深剖屏幕贴合后气泡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?
以真空贴合机为例,我们不妨从机器的工作原理、参数、材料、环境等方面入手,详细找出产生气泡的原因所在。

我们首先从真空贴合机的工作原理下手,贴合机在气缸进去后进行抽真空接着下压来实现屏幕无泡,那么,产生气泡无非两种情况:1)抽不到真空,2)压不平整,从而导致有的地方压不到。其中,压不到有两个原因:
a)气压缸不稳,这种情况压出来会造成一边有泡一边无泡,这种是典型的,一般会是老型机器。比如7代、8代这种后边带铁片的,很多人反映压后气泡特别大,这种情况可以加长压的时间以及抽真空的时间。b)压力不够,这个可以通过调节参数设置来解决。压力设置在0.2-0.25,不能太大,如果太大会压爆屏幕;而贴合时间一般是150以上;真空延时可以调到100。

除了参数,材料也很关键。先来说说盖板,量产的国产盖板有些是凹的,即显示面与漆面交接口处是凹下去的,那么该部分贴合出来就会有气泡;包括曲面也是,有不少曲面在该接口处是凸起来的,压后也会产生很多气泡。对于这种情况,我们一般通过更换材料就可以解决问题了。
再来看看胶,例如市面上带有OCA胶的苹果盖板,这种盖板有三个不好的地方:1)要是购买6代的5元多的上面长毛刺,这样支架旁边压出来泡多;2)有些胶是过期的;3)廉价胶,这种胶非常不好除泡。